The World Ahead

Home is behind, the world ahead,
There are many paths to tread
Through shadows to the edge of night,
Until the stars are all alight.

 

8012(下)

IV. 读书笔记

今年看得很少,主要是上半年沉迷看同人,下半年沉迷学习,顺便不知道为什么每天工作工作工作到死……哦对上半年还搞了个装修,下半年住进新房子以后,就不再过宿舍那样的低配生活了,吃个饭(虽然我不做饭)打扫一下厨房下楼倒个垃圾买个东西,往往就两个小时过去了,大概也导致了时间不够用吧……

还是稍微分一下文学社科,当然我是搞不太懂具体分类的,瞎分分。

文学类:

1、Saint Joan

没的话讲,杰作,神一样的作品。看完剧回来看剧本,不知道为什么读审判结束的部分就开始掉眼泪……氛围营造真的太吸引人了。而且这一部感觉复杂得不得了,可以诠释和思考的角度太多了,宗教改革,世俗政治,圣人与凡人,闯入男人世界的女人,自我认定的真理和俗世的法则,太多了,到处都是冲突和呼喊。超级棒!!!唯一的缺点是让我对萧伯纳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后面再说

2、Never Give In

丘吉尔的演讲集,好看是好看的,毕竟丘吉尔的文笔是真的厉害,但是看多了就有点厌倦……因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调调。但是有意思的是,看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讲话,前后目的有变,说的话也就随之变了,特别有意思。

3、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奥尼尔的剧本,大学的时候看过,因为今年喜欢戏剧就又掏出来看了一遍。艾玛感受实在相差太多了……当时只能和其中的年轻人共鸣,现在看看真的是字字血泪,作者说的written in tears and blood真的没错。每个人的高光时刻都被夺走,每个人的梦想都被碾碎,每个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同时是受害者和加害者。爱仍然是有的,仍然在这个家庭里苟延残喘,但是爱又有什么用,爱不是解药,没有出路,没有超脱,只能给你一丁点的希望,然后又眼睁睁看着它被打碎。太痛了……真的太痛了

4、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因为很喜欢电影就把小说也看了……小说比电影灰暗好多啊……本来电影看到结束的地方,感觉李安还是非常有禅意,最后那句The bullet has already been fired,带来的是一种奇妙的安定感。姐姐的出现,也让结尾显得有一点温情,仿佛他还有家庭,还有B班。但是小说里就,把所有温情的泡泡都戳破,家庭的dysfunctional非常明显,Dime和老板争执到底应该给B班多少钱的时候,也都和开头Billy对战场的感觉一样,充斥着各种毫无意义的随机。到了结局,感觉也已经不剩任何归属感,到哪里去都一样,都是一样的无意义,一样随机。

5、Death in the Afternoon

海明威讲斗牛。不太喜欢斗牛……所以最喜欢他的闲笔,战场上的死人,冰山理论也是这本里出现的。一开始看看是蛮激动人心的,的确觉得斗牛很悲剧性,看到后面因为毕竟对斗牛不感兴趣,就觉得有点厌倦了……

6、夹边沟记事

……不评论了,就……感兴趣的自己去看吧……人不是人,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也许也不会是吧

7、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集。有一点介于九故事和奥康纳之间的感觉。整个故事集都觉得是灰蒙蒙的,像是泥土和稻草,照在有点乏力的阳光底下。每个故事都不长,但是很有嚼劲(喂),可以慢慢想上一阵子,非常有意思。

8、Brooklyn Follies

舅舅推荐的,保罗·奥斯特作品。读起来非常舒服,在我有段时间很心浮气躁的阶段也能读得很顺畅。故事本身是小人物历险记,最终结局也不错,找到了温暖和意义,非常治愈。我最喜欢的是里面Hotel Existence的概念,一度想就此写文(。)还有一个非常非常唏嘘的情节是,书店老板在进监狱前一天,坐在疯女儿床边,听女儿几十秒喊一次Rejoice和Grieve,庆祝或哀叹每一条生命的诞生与逝去。这个笔力和想象力……太强了……

9、卡拉马佐夫兄弟

是的!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陀氏!(。)这年头才第一次拜读神作,陀氏是神!!!看得嗷嗷大哭……怎么可以这么炽烈又悲悯,前半本全是铺垫,后半一路热烈的鲜血流淌下来。我超喜欢郭利亚和伊柳沙的那段故事,感觉简直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平行影像。到了最后,仍然能够有着爱与宽恕,高尚与真诚,这就是毛子的浪漫啊!!!(喂)

10、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中译本标题太莫名其妙了……原作标题直译过来的话,是《战争没有女性的面孔》。《二手时间》的作者,依然是采访录,纪实文学,采访的是二战中的苏联女兵们。太痛了,女人的经历和体会,看得最热泪盈眶的是那些女人对她说:还要来啊,你一定要来啊,我们沉默得太久了。这些讲述比什么样的评论都动人。

11、Back to Methuselah

来了,我今年最失望的阅读体验……萧伯纳骗我!!!圣女贞德写得那么好,这本是写来骗人的吗???这一本里的论点简直匪夷所思:人类只要活得足够长,就能变得足够明智。逗我呢????序言很长很长,中心思想是反驳达尔文,要证明人类的进化其实是一种自己主观的creative evolution,只要愿望足够强烈,就能往这方面去进化。言之凿凿。看得我直翻白眼。哪怕是萧伯纳,但凡在自己不够熟悉的领域要装专家,都会显得这么讨厌!(喂)

12、Why Be Happy When You Can Be Normal?

珍妮·温特森的回忆录。最早接触珍妮·温特森是在出版社实习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她的Passion选段,惊为天人。后来又看了几本,喜欢是喜欢,但是感觉比较轻,是那种蝴蝶一样的轻盈,蝴蝶翅膀像是细小的刃片,能割得很深,但蝴蝶终究是蝴蝶。这本也是这样的感觉,非常美,非常细腻,文字真的好,轻轻地打动人。

13、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之前在coursera上选课,觉得自己只读人文类这样不行,于是选了个生物课听听。结果老师第一个video里就举例子讲了这本书作者的故事,讲了标题,潜水钟是他的身体,蝴蝶是他的精神。于是感动得哇哇大叫,当场就掏出信用卡买了课……当然买完以后就焦头烂额赶死线这种事情……不提也罢(。)

是一本很短的小册子,毕竟,作者是locked-in syndrome患者,全身上下就眼睑能动,可悲在头脑却依然清醒,只能通过眨眼,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了这本书。明明是很日常的事情,被他写来就特别触动人……比如他写父亲节,写孩子来看他,Even the shadow, the fragment of a father is still a father。比如他写他的父亲无法再来看他,因为年纪大了,走不动楼梯,他写:我们各自被锁在自己的囚笼里,我的身体,和他的公寓。超级动人的……

14、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之前去看法扎的时候,经过文广中心一直看到深夜小狗的海报,当时还不晓得那是什么,也没打算去看,现在后悔得我!!!!后悔死我了!!!!!从一个自闭症数学天才少年的角度出发,这种写法,其实看过Flowers for Algernon以后就不觉得新奇了,所以一开始我就觉得挺一般。直到看到从孩子的视角看父母吵架,父亲指责母亲:你写信来有什么用?是谁去学校接他?是谁给他做饭?是谁给他洗澡换衣服?读到这里,突然感觉到蒙在眼睛上的幕布被刺破了,透出人生的舞台上明晃晃的灯光,照出无穷无尽的苦来……有一个生病的孩子就是这么苦,即使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即使一切都在变好,可是不会变的还是不会变,苦还是苦,越是对生活充满追求和希望,越是和这种苦纠缠在一起不可分离……真的太棒了

15、The Bell Jar

抑郁症诗人的自传体小说……可能是期待太高了,没有预想中那么强烈的共鸣,但是她那么美,那么细腻,有一些画面和句子就是长久地留在脑子里。她写坐在纽约楼顶,把一件一件衣服丢下去;她写无花果树的幻想,每一颗果子里有一个未来,但是犹豫不决,伸不出手,最终所有的未来都枯死萎缩,掉到她脚下;她写雪中的葬礼,a shadow marrying a shadow;她写遗忘像仁慈的雪,覆盖崎岖起伏的地貌;她写钟形罩中的死胎,塞上瓶塞,表情空白。钟形罩既是困住她的监牢,又是死胎的展示瓶,又有着弧线的曲面,扭曲了所有向外或向内的视线。太巧妙了吧!!!真的是诗人才有的敏锐度!

社科类:

1、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神作啊!!!作者是巫鸿,相方去年推荐的,今年年初的时候看起来的,在香港因为大半夜喝完了兰芳园奶茶睡不着,就躺在床上看这本。真的好看,讲美术史,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只觉得激荡人心。能把美术史讲得让人心潮澎湃看着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的,真的太厉害了吧!!!而且他分析从美术史当中看到的传统思潮变化流转,感觉就能让人一眼看穿现在所谓国学种种和所谓光复传统文化背后到底是什么啦(喂)

2、Hope Without Optimism

严锋推荐的Terry Eagleton,找到了一本小册子先读一读,结果还蛮喜欢。我比较喜欢第一章The banality of optimism,感觉刚好用来戳破现在市面上处处要求的正能量(喂)后面的内容因为建立在几位哲学家的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分析,对于缺乏知识储备的我来讲就读起来有点困难,只能囫囵吞枣。但是他,文笔好,看不懂也写得好呀!(被揍)

3、The Avengers and Philosophy

……嗯,其实不是社科,就是流行文化读本,以前看过一本House and Psychology其实还蛮喜欢的,这本就不太行……讲哲学讲得太浅了,用最浅显的理论来解释漫画人物的行为,就感觉不够劲啊……

4、Captain America vs. Iron Man: Freedom, Security and Psychology

同样是pop culture,比前一本感觉好看一点,大概因为毕竟有主题划分,内战中的队长和铁人各自代表freedom和security,不过里面讲心理学的部分还是很浅啦,到现在还翻来覆去弗洛伊德,何必呢(。)作者阵感觉是偏team cap一点,所以team ironman读起来的话感想如何就不太知道了……

5、黑暗时代的她们

从标题来看就知道是致敬阿伦特的Men in Dark Times,但是我对几位女性都不太了解,感觉翻译得也不太好,就始终读不太进去。不过,说句实话,Men in Dark Times里的几位我也是一个也没听说过(除了本雅明),可还是能感动到五体投地……这就是作者和阿伦特的实力差距了吧(。)

6、零年:1945 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

讲二战的书很多,这本专注于讲战争结束以后。世界不是童话,所以不存在战争结束了以后就happily ever after。胜利后的疲惫,混乱,敌意,报复,贪婪,人类的丑陋和善良,这是神话和童话的结局里不会出现的东西,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很喜欢这个视角!

7、Strangers at Our Door

鲍曼讲欧洲难民问题。他写得真好啊……鲍曼的思考真的是水晶一样玲珑剔透,什么样的问题被他一点穿,就感觉真的是如此,自己模模糊糊的印象被他的一道光照亮了。这本里的观点在一些人看来也许太过圣母吧,包括我自己也觉得,虽然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可是要我破除自己的自私和恐惧,还是做不到。但是他写的真是好,又充满了爱,超推荐!

8、Politics of the Mind: Marxism and Mental Distress

啊,超好玩的。我很喜欢作者的观点:如果人群中只有一个人抑郁,那么可能的确是这个人的不幸;如果人群当中几百万人都在抑郁,那么就是社会问题。我喜欢他提到的,现在对健康的鼓吹宣扬,其实是某种程度上,把维持健康作为一种道德责任推给了个人,而悄悄卸去了社会应该为此承担的责任。不过因为我平时就是“都是世界的错啊!”的负能量中二病患者,这本书没有非常震撼世界观。同样是对心理学家的分析,这本的分析比Hope Without Optimism对哲学家的分析感觉要更清晰好读,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做了笔记才觉得好读一点(脑子不好……)读完之后我对弗洛伊德的厌烦感都消失了!(。)

9、Poor Economics

萨萨去年推荐的,今年才看(。)……我看书是真的慢……很开眼的书!讲了穷人为何作出仿佛让他们继续贫穷的选择,而不是选择那些更好的,更聪明的办法。以此为基础讲了如何更好地去做援助。当然其中提到的人性弱点感觉在任何场合都适用……昨天刚刚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讲中国农村儿童处境的帖子,又想起这本书……哎。

10、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S子推荐了很久的,但是一直没有看,我对看教育学一直很抗拒(喂)但是这次网络教研偏偏提供了这本书的PDF版,花了半个下午在线看完了……还蛮有意思的,讲了一点认知科学,有一些地方是真的很开眼……但还是讨厌网络教研!!!

11、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科技革命的后果

基因编辑婴儿出生的那段时间,赶紧掏出福山的这一本来看一看……虽然没有多少让人耳目一新,或者说得特别通透的论断,但还是蛮有意思的。他当时预言第一个突破基因工程伦理限制的可能是亚洲,现在看看真的很唏嘘……不禁有点好奇他那本最有名的历史的终结啊……


今年就读了这点……最后还有大概一两个星期,想读一读卡尔萨根,但是估计也读不完吧……哭泣

啊,还有被我拖到现在都没读完的麦克雷,不是,麦克白……对了,读书方面的新年愿望,就许一个多看几部莎士比亚吧

  60
评论
热度(60)

© The World Ahead | Powered by LOFTER